因地制宜種樹 長江兩岸更美
編者按
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林草興則生態興,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現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實現生態環境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重慶是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前不久召開的全市“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現場推進會提出,今年重慶將安排3.01億元資金,進一步按照峽谷景觀生態屏障類、淺丘產業生態屏障類、城鎮功能生態屏障類“三類”分類指導,落實濱江景觀生態隔離帶、中山生態產業發展帶、高山生態防護林帶、消落區固土涵養生態帶“四帶”布局,同步提升生態、景觀和經濟效益,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重慶“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自2021年啟動以來,是如何推進的,取得了哪些成效,還存在哪些困難?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采訪。敬請關注。
巫山縣巫峽鎮文峰村,碧綠的大寧河水從山腳淌過。
山坡上,一株株紅葉灌木陸續抽出新芽。
3月22日一大早,護林工人黃龍斌就在叢林里忙活開了。他小心翼翼地修剪掉枯敗的枝條,查看有無蟲害發生,又將幾株倒伏的新苗扶正,把土踩實。
“以前這里是一片荒坡,不少地方山石裸露,連草都不生。這些年新栽的紅葉樹逐漸成林,也帶動了村里的旅游發展,來看紅葉的游客特別多?!秉S龍斌身后,郁郁蔥蔥的林木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年多來,重慶圍繞“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在長江沿線種下了一片片生態林、產業林,實現綠化與美化、增綠與增收的有機融合。
適地適樹
為兩岸披綠
紅葉是巫山的“生態寶貝”。早在2020年,“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正式啟動之前,我市已在巫山進行試點,在長江、大寧河沿線大力開展紅葉保護和補植。
結合國土綠化提升,文峰村在坡上栽種了黃櫨、女貞等鄉土苗??牲S櫨紅葉長勢不好,零零散散不成規模。
“山上土壤貧瘠,一般的樹木很難生長?!秉S龍斌說。
他和工友們便在陡峭的山石中鑿出一個個大坑,填上營養土,再種下紅葉。他們先后完成1.2萬畝紅葉樹林的補植,消滅了斷檔和“天窗”,豐富了紅葉品種,在大寧河沿線營造了一片紅葉景觀林。
據了解,在“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中,我市預計用10年時間完成營造林315萬畝,主要解決長江等大江大河重慶段兩岸水土流失難治理、城鄉生態修復困難多、生態屏障功能仍然脆弱等突出問題。
今年,我市就將完成50萬畝營造林建設任務。
“不同于普通的營造林,‘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在提升城市生態屏障功能的同時,還兼顧了景觀品質與特色經果林發展?!笔辛謽I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我市圍繞“三類”“四帶”布局,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在長江干流及三峽庫區回水區,嘉陵江、烏江和涪江重慶段兩岸第一層山脊線,選擇適宜的有較高季相變化的樹種開展營造林,豐富森林層次結構,凸顯四季自然變化,促進長江沿線生態旅游業發展,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開拓新路徑。
具體而言,在大小三峽、烏江、嘉陵江等峽谷地區,以栽種女貞、欒樹、柏木等鄉土樹種為主,全面保護峽谷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對生態敏感區、脆弱區、退化區進行重點修復,為“三峽紅葉”“烏江畫廊”等森林生態增綠添景。
在丘陵低山地區,則重點布局了柑橘、筍竹、荔枝、龍眼等特色經果林,并結合鄉村振興,建設森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森林康養等,實現增綠與增收雙贏。
此外,我市還在中心城區和沿江重點城鎮,開展江河岸線近綠親水生態修復,栽種了桂花、玉蘭、紫薇、紅梅等花卉苗木,將綠化與美化結合起來,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和生態屏障功能。
豐富林相色相季相品相
促進森林提質增效
經過多年努力,重慶目前森林覆蓋率已達到54.5%,排名首次進入全國前十。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現有森林資源總體質量不高,低質低效林數量大,全市喬木林平均蓄積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國每公頃喬木林蓄積量96立方米,我市只有72立方米)。
因此,重慶還在“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中,加大鄉土珍貴樹種推廣,不斷豐富林相色相季相品相,改善林分結構,促進森林提質增效。
永川國有林場原本是以馬尾松為主的純林,森林面積約15萬畝?!氨M管林場每年都在管護,但仍有很多小樹弱樹面臨著松材線蟲病入侵的風險?!绷謭鲐撠熑斯烧f。
結合“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林場對低質低效林、疏林地、無立木林地、松材線蟲病除治跡地等地塊實施了升級改造,營造了以楨楠為主的混交林,形成了針闊混交復層異齡林,提升了森林質量。
記者在該林場的楨楠培育基地看到,一棵棵楨楠幼苗正從營養袋中破土而出。溫控育苗室內,十幾名基地工人站在操作臺前,將配置好的營養基質嫻熟地裝入營養袋中,為新一輪育苗做準備。
“這便是無紡布輕基質育苗技術?!惫闪嗥鹨粋€營養袋說,“和普通的營養袋相比,輕基質泥土含量不到10%,主要成分為泥炭、緩釋肥、谷殼、珍珠巖等,不僅保水、保肥力強,且后期移栽時也更輕便?!?/p>
為保障項目建設中的苗木供應,目前我市已建立起14個保障性苗圃,并大力發展無紡布輕基質育苗等技術。去年,全市保障苗圃出苗規模突破3000萬株,其中年培育楨楠、紅豆杉、銀杏、柏木、光皮梾木等珍貴樹種苗木2000萬株。
“林地生產力也同步提高了?!惫烧f,以楨楠為例,樹木成材后,每畝地的經濟價值在80萬元—100萬元左右,而一畝松林的經濟價值卻不到2萬元。目前,永川國有林場已完成1萬余畝楨楠樹苗的移栽補植,逐步構建起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
深挖造林空間
破解新增綠地難
2月份,涪陵珍溪鎮洪湖村,青菜頭采收接近尾聲。種植大戶李真明扛著鋤頭,將一茬茬留在地頭的青菜葉子擼在一起,還田作肥,“青菜頭采收后,土地沒有綠植覆蓋,空蕩蕩的很不美觀?!?/p>
事實上,我市許多地方都存在著類似的情況。尤其是在“濱江景觀生態隔離帶”與“中山生態產業發展帶”交界處。由于地勢平坦,大部分地塊被劃為基本農田,受耕地保護等因素影響,綠化增量空間十分有限。
“隨著造林面積的逐年遞增,可以利用的綠化空間越來越少?!笔辛謽I局相關負責人坦言。
如何解決這一矛盾?
“我們的做法是,在不破壞耕作層、違規占用耕地植樹造林的基礎上,通過糧食與非糧食作物的間作、輪作、套種等,增加土地利用率,實現農業生產與造林綠化的科學統籌?!痹撠撠熑吮硎?。
洪湖村便從中找到了機會——全村2000多畝菜地套種桑樹,每年青菜頭采收后,桑樹才陸續抽出新芽,既不影響蔬菜生長,又能為山坡披上一層綠裝。
“桑樹具有耐旱、宜存活的特點,還能增強土壤肥力,這是我們根據當地種植習慣精心挑選出的經果林樹種?!焙楹宕逯卸Y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我市還充分利用城市廢棄地、邊角地,鼓勵采取拆違建綠、留白增綠,以及通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利用路旁、水旁、村旁、宅旁“四旁”閑置土地等見縫插綠,加大公共綠地建設。
在墊江長龍鎮龍田村,鎮干部帶領村民在房前屋后栽下了紫薇、斑竹等花卉植物。
“過去,村民們習慣在閑置地上散養家禽,到處又臟又臭。環境美化后,村民們也自覺養成了愛干凈、講文明的習慣?!贝甯刹奎S成平說。
云陽縣則將城市山體生態修復與公園景觀協同營造,在城市坡坎崖、廢棄地等邊邊角角種上了櫻花、紅楓等景觀樹,打造了一批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小游園、小廣場、生態停車場等,不斷滿足當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目前,重慶正在開展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造林綠化空間這項工作。接下來,我們將圍繞生態空間挖潛力補‘天窗’,生產空間調結構還林草,生活空間增綠量添色彩,以宜林荒山荒地荒灘、荒廢受損山體、退化林地草地為主開展綠化。力爭到2030年,將‘兩岸青山·千里林帶’項目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笔辛謽I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屆時,長江兩岸將形成“層林疊翠、四季花漾、瓜果飄香”的美好景象。